邢宇新,民建和平区会员、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宣传科科长,承担着医院宣传工作计划安排、统筹策划及组织落实工作。作为医院的“新闻人”,邢宇新注重全面掌握医院的工作动态,时时挖掘搜集工作亮点、先进人物事迹,把六院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和特色技术,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声,不断扩大医院的影响力,让六院成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中坚力量。
出色的“主管”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第六人民医院成为“辽沈战疫”主战场,千万双眼睛聚焦到这里,每一条消息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邢宇新深感责任重大,全身心投入到宣传工作中。担负起本院疫情的新闻素材收集,向上级部门上报医院疫情信息,对外宣传,舆情监管等繁重的工作,同时还进入沈阳市卫健委联防联控新闻组,参与疫情收集汇总。
千头万绪的工作,她梳理的井井有条。她知道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舆情管理是头等大事。从抗疫的最前沿发出一条不负责任的消息,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她起草制定了严格的新闻宣传制度,严肃新闻宣传纪律,按照审批程序刊发稿件和信息。全体职工必须恪守规定,不允许利用微信和其他渠道发布与工作有关的消息,各科室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由于措施得当,从疫情开始至今,没有出现任何舆情方面的问题。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是省、市两级定点收治医院,宣传工作的职责就是要把正能量的消息,第一线医务工作者的逆行的壮举通过主流媒体及时发布出去,提升斗志,振奋人心,弘扬正气。疫情期间,为保证信息记录完整,她带领全科职工全面收集医院疫情相关的新闻线索,挖掘医院抗击疫情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先后对50余名一线工作者进行宣传报道,撰写先进事迹新闻稿件50篇。积极配合国家、省、市级的主流媒体到院采访,合理安排时间、场景、人员,保证了采访有深度,有关注,有故事。将医院疫情防控与救治的最新进展,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向社会做了正面宣传,占领了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击碎了各种不实谣传。疫情期间共发布新闻媒体稿件578篇。其中国家级99篇,省级176篇,市级303篇。(网络媒体444篇,纸质媒体102篇,电视媒体42篇)。
拼命的“主将”
对于新闻人来说,采集新闻线索的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命脉。看见她,她总是处在“跑”的状态,对她来说,时间真的不够用。她必须抢在时间前面,于是她的身影每日时时穿梭于医院的每一处角落,马不停蹄的将医院发生的一切疫情信息,在第一时间整理完成准确的发出。她是全能的战士,协调上下级、编写新闻稿、挖掘一线新闻线索、监控舆情、策划宣传方案、制作抖音视频、编写院刊……像停不下来的陀螺,永远充满了激情。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医院把院内感染工作放在首位,为确保“零感染”,实施了封院计划,她却十分高兴,因为节省了上下班的时间,又可多出1个小时放在工作上了。每天回到寝室都已是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又像上了发条一样开始无休止的忙碌。因高度紧张及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终于导致眼睛结膜下出现点状淤血,但是上点儿眼药水,她又依然如故。
为了疫情救治资料的真实生动,她不顾危险,在3月1日终于如愿以偿,跟随感染科医生、中医专家组医生进入红区,实地拍摄了六院运用多学科联合查房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治。利用4小时,观察录制了医患之间的真实动人的画面。
赢得了“拼命三姐”的称号。
失职的“主妇”
如果说在工作中,她是一把好手,那么在生活中,她却是一个不称职的主妇。她清楚的记得,医院启动紧急预案的那天起,她再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家人,爱人和孩子被她安排到姥姥家暂住。她的手机每天接听一百多个电话、百余条微信,都是疫情相关的工作联络,却没时间给儿子打上一个电话,儿子的来电也因工作的忙碌而无法接听。最享受的就是能在手机里看一眼家人的视频。是的,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儿、合格的妻子、合格的妈妈,在阖家团圆的春节,没有陪他们吃过一次团圆饭,许多的承诺都成为谎言。但是,面对国难,家人给了她全力支持,让她在工作岗位上履行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邢宇新用笔和墨、光和影,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画卷,她同样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