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铭
一百四十年前,川沙镇一个婴孩的诞生,影响并带动了一批民族工商业者及与其联系的文教界知识分子,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于1945年的12月16日,发起成立了一个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中国民主建国会”,从此,一代代的民建会员们拥有了一个能够展现政治生命力与影响力的舞台。这就是黄炎培老先生,一个让人敬仰的先辈,一个将毕生精力奉献于国家的先驱者。
伴随着对会史的深入了解,黄炎培先生的形象愈发清晰,他一生为国奔走、致力于教育救国的伟大情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民建人。
1878年,黄炎培出生,1887年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1901年师从蔡元培先生,蔡元培说:“现在中国被各国欺侮到这地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要知道自己弱点,还要了解国际情况……”,“中国国民在极度痛苦中而不知痛苦的由来,没有能站立起来,结合起来,用自力解除痛苦,你们将来出校,必须办学校来唤醒民众。” “蔡师这几句话,我永远记着。” 黄炎培在蔡师的影响下,开启了教育报国之门。1903年至辛亥革命前,开始兴办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等。
黄炎培先生认为办教育如同治病,知病源才能开好药方,做到对症下药。“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 所以,他都是从中国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考察。1914年2月至1917年春,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个月,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座学校,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还到日本、菲律宾、南洋、英国等各地考察。
黄炎培在职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校学生的一个很大弱点:
尽管学习过算术,但却不会应用。尽管学习过理科,略知道植物科名,但是现实中不会辨别。中国的教育纯乎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去调查各地中学毕业生的出路时发现,省内各中学毕业生,只有少数能升学,大多数需要就业,却又苦于就业无门。黄炎培觉悟,教育与生活、生活与劳动不应脱节。于是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宣言,南北名流如蔡元培、马良等纷纷响应。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黄炎培先生认为,要抵抗当时列强的经济侵略,必须办起国货工厂,所以要有一个职业学校。1918年,“中华职业学校”在上海陆家浜办起来。目的是推广、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
这所“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之一,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开端。不同于当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学校,这所中华职业学校在教学中,采取半工半读、工读结合的学制,学生一边学习技能,一边实际操作,并喊出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口号,这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是开天辟地的创新。
在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名单中,有一群赫赫有名的科技才俊和文化名家:数学家华罗庚、表演艺术家秦怡、“江姐”江竹筠,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黄大能。虽然历经动荡,但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客居渝北的中华职校师生,却将其办校理念发扬光大,为抗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虽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教育救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社会问题,但黄炎培先生重视教育,从教育入手,解决民众生计问题,以期实现曲线救国救民之宏愿,其职业教育的思想与精髓至今仍可为国民教育提供借鉴。前有黄炎培老先生为教育改革奔走疾呼,今有2018年的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首度召开,同日,马云先生宣布来年回归教育,关注教育、热衷教育事业的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先生曾说过: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堂方法,对孩子进行记、背、算,不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琴棋书画,三十年后孩子们保证找不到工作。希望这一股股新势力、新风气能为中国教育开启一个全新的征程,才不枉前辈先人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挥洒的汗水与辛苦的耕耘!
黄炎培的孙女,我国水利专家黄且圆这样评价自己的祖父:他没有任何资本,他只是一个教育家。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有三位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一个是陶行知,一个是晏阳初,一个就是我祖父黄炎培。他一生最主要的事情是办教育,他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黄炎培先生一生随时代颠沛,办学、流亡、革命、迁校、抗日,始终怀着造福公众的理想,也正是这些哲学和理想,让他的精神和事迹在这个时代依旧熠熠生辉。
从我们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的那一天起,“民建会员”就成为我们身份的标志,黄炎培先生的光辉事迹、爱国情怀、救国理念等时刻指引我们民建人前仆后继,履行会的使命。我们理应永远铭记,传承并发扬老一辈先驱者的思想精华,在新时代、新时期,践行会章,履职为民,继续谱写民建的光辉历史,让民建精神永载史册!
(附:黄炎培家训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
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