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阳
今年是民建创始人黄炎培诞辰14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民建组织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民建会刊、网站、微信公众号都在重温黄炎培的家国情怀。回眸一桩桩、一件件的先贤往事,我对黄炎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烙印我心里最深刻的形象就是心系天下的诤友,细处教子的严父。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那就是“实”干家。
一、心系天下的诤友
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员访问延安。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说:“这话是对的”,“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没错,这就是黄炎培与毛泽东著名的“窑洞对”。正是在这次“窑洞对”中,黄炎培提出了“周期率”问题。“周期率”问题的提出,体现了黄炎培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宽阔胸怀。若非心系天下,怎会因其所见“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提出如何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问题?
通过与毛泽东的对话,黄炎培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也激发了他发起筹建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决心。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至今,70余年来,一代代的民建人传颂着“窑洞对”的故事,以黄炎培为榜样,秉承前辈的信念,议政建言,参与民主协商,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做好中国共产党的诤友而不懈努力着。
二、细处教子的严父
黄炎培故意把一把鸡毛掸子扔在地上,然后喊:“孩子们,赶快上楼来,爸爸有事找你们。”大女儿怕把掸子踩坏,便绕了一个弯跑到爸爸身旁。小儿子则径直跨过掸子。小女儿更是用脚把掸子一下踢开。黄夫人弯腰捡起了掸子放回了原处。孩子们问:“爸爸,什么事?”“为了掸子的事!”黄炎培很严肃地说:“刚才掸子在哪里?”“在地上!”“是谁把它捡起来的?”“是妈妈!”“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捡起来呢?你们不懂规矩,看到东西乱扔熟视无睹。你们的妈妈长期操持家务,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可你们什么都依赖大人,这怎么行?只有现在学着做家务,学会自己料理生活,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事情。”孩子们惭愧地低下了头。以后孩子们争着帮妈妈做事。
黄炎培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是简单的口头说教,而是以“鸡毛掸子”现场说法传授他们“庭院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人生哲理。黄炎培曾给子女写了一则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其中,“事必求是,行必踏实”也充分显示了黄炎培务实的性格特点。正是注重细节,做实每件小事,才促使他成功地开创了民建事业,引领民建人在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重读黄炎培的故事,重新学习黄炎培为民主、为人民的卓越贡献,重新学习黄炎培和毛泽东关于历史周期率的世纪谈话,再次深切地感受到黄炎培心怀天下、始于足下的“实”干家精神。作为民建会员,我将以民建先辈为榜样,立足本职,竭尽全力为民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为纪念黄炎培诞辰14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