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砍斧凿伴童年,牛刀小试寻梦来
我叫卢玉福,1954年生于沈阳的一个普通工人之家,就喜欢拿笔描画片,由于祖父和父亲都是八级木匠,毎日工作斧凿刀刻之声不绝于耳,每次看父亲拿起刀凿在木头上行云流水般熟练的打眼雕刻,嗅着木屑的独特芳香,木刨花的轻漫飘扬,在我懵懂的心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于是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小刀蹲在长辈身边刻画片人物头像,趴在桌子上刻驴皮影人物,乐在其中,那个时侯家中五个子女,我排老二,大哥后来考入盘锦师范学校油画专业,每次大哥返家我都缠着他讲学校里的人和事,每次大哥都认真地告诉我学校里发生的事,尤其讲到油画专业更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崇拜和向往充满我的脑海,占据了我的心田,打开了我向往书画艺术的初心!在1972年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后来当上生产队青年队长,负责生产队的板报宣传,刻钢板字,简单的绘画,宣传党的政策和报道生产队里知识青年的好人好事,一干就是五年,自学中探索,探索中总结,总觉得自己在绘画中欠缺灵魂和生气,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无时不在迷茫中寻找中国画艺术大门的方向和钥匙…
二、青春点燃成长路 激情唱响书画梦
1977年招工来到本溪钢铁公司本钢矿建公司当工人,后来调到公司工会做宣传工作,本溪南北苍茫的大山峻岭,茂密叠嶂的黑松,壮美的山河磅礴的气势深深震撼到我,如何能把这些美景画下来,如何能成为一名画家,人要有点高雅的精彩寄托这是一件令人奋进不止的事业啊!于是我怀揣热情马上投入绘画学习中,不断地自学写生,模仿大师画素描,临帖备帖仿帖。本溪市文化宫、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只要教绘画地方,都留下了当年二十多岁的我追逐梦想的奋进脚步,构成我人生第一幅追求中国画艺术的青春素写!
1985年我调回沈阳后考入北京经济学院广告系美术专业,随后在198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中国画系学习三年,高雅的艺术殿堂里认真聆听众多国画大家的教诲,中国画系主任陈忠义教授手把手传授马远夏硅的严谨构图的临模技巧,花草树木的严谨勾皴擦染点的实用操作,奠定了我美术工笔画的基础;理论系孙志昌教授的美术发展史,丰富了我的美术理论。“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深入系统学习世界各大名家的经典代表作品,使我懂得美术绘画技艺的上升必须要扎实沉稳美术史知识;众多教授言传身教点拔我国画的精髓和国画虚实渲染技巧历历在目,终身难忘!我深知想画好画必须系统学习才能完善和补充自己,在校期间多次到中国美术馆观看李可染老师美术作品展览,到图书馆学习理论知识,日复一日的艺术熏陶,逐渐坚定了我日后毕生从事中国画创作的决心和信心!
三、笃定初心奋力行 日积月累见华章
九十年代初,我下海经商搞装修,设计牌匾广告,发现沈阳第一商店牌匾是李仲元老师真迹,沈阳北方贸易大厦牌匾是沈延毅老师真迹,这些书法在我脑海里留下很深印记,我知道我的绘画能走多远,也需要有书法的功底,如果书法不过关,势必会影响绘画发展的高度。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又参加了书法学习班,尤其是观看沈延毅老师书法和笔墨展览,使我想起父辈斧凿之间的精准与细致,刀功的刚劲与唯美的工匠家风,不断揣摩深耕逐渐奠定我日后的书法力求流畅遵劲,至朴刚毅独有的粗犷豪迈的风范。鲁美四老之一的郭西河老师的现场绘画【春燕牡丹图】,纯熟的技法,点墨有序,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我深知不足而要奋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体会绘画作品中艺术高度和艺术文艺蕴藏的含义,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创建属于自己的书画一体相融,刚柔并济,遥相衬托中国画艺术风范!
前些年给辽宁广雁集团八千多米综合楼装修和沈阳大健康体检公司铁岭分公司六千多平体检办公楼的装修,为了突出独特的工作特点和审美,我制作灯光源对比和效果图,地势与施工结合一起,效果深受好评得到认可,我觉得每一处都存在着美,都可以被审美,万物皆可为我所用,只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我意识到美术是万物的美术,宗旨是以形写神,要表现开拓万物之灵美!
2013年全运会期间,辽宁省科技馆、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四大场馆的会议室和贵宾室绘制中国画,特别是辽宁省科技馆多功能会议室中国画主题正向鲜明雅俗共赏。创作时间紧,仅有十五天。我结合会议室布局和整体装修氛围,运用所学绘制了一幅全长九米三八,高两米五七的【北国家乡雪域情浓】中国画,配合会议室功能特点,挂上后与环境相得益彰,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辽宁绿地国宾府人称北方钓鱼台新闻发布中心气势辉煌,画作要求先画小画初审,严格把握尺寸,构图内二十个点景山石都有具体要求,两层大理石边框,我需要在家画一部分现场画一部分,前后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西山秋色】图。整幅画作长十一米六,高两米七高,气势恢弘热烈,布局紧凑有序,层次分明有度。
2010年前后两次去泰山,满山气质坚挺,怒气拔天的黑松深深震撼,回来后开始研究松树,多次到北陵东陵本溪观看松树,我的最大体会是大自然是我最好的老师,大山秀石古老的松树是最好的学习范本,同时我在画坛上看到黎雄才老先生松树和山石的各个历史时期画册,非常喜欢全部都买下来,进行反复地研究,反复地学习和探索,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震动,从此,我暗下决心学习,用松树和山石来表现祖国壮美山河,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不断学习不断前行,逐渐形成了以松树为主题,“松魂、山魂、石魂”溶为一体,突出松树坚韧不拔,傲骨长天的独特气质情怀。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参加沈阳市委统战部举办的美术展览,【松魂】、【松荫图】、【松抱图】三幅作品及配套书法作品被沈阳市档案馆永久珍藏!
四、反哺育人卢翁情 扶幼助残赤子心
随着多年来的绘画实践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受到中国的书画艺术真是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身边不少的朋友喜欢进一步坐下来探导学习。如果能把我毕生所学传授出来,不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吗?于是在工作和绘画之余,只要有绘画爱好者来访,我都会倾囊相授,邻居家的小徐,总喜欢围在身边看我画画,于是我就有意识的教授他一些基础美术知识,小徐凭借悟性高,聪明好学,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后来留在北京发展,常有联系,情同父子,深感欣慰!
2010年在一次工程竞标中认识一位王姓朋友,给他公司办公楼装修后,成了朋友,他非常喜爱书画艺术,多次向我请教绘画技巧,后来他在单位开了三十余人的美术辅导班,定期邀请我去讲课。从2017年至今,我被推荐到辽宁医学院何氏艺术学院任特聘教授,不定期的按照高考美术要求安排给学生讲授美术基础课和美术摄影课,其中有一位王同学家在赤峰,家庭条件不太好,每次听课风雨无阻,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我,我就利用私下时间单独授课,分文不取。这几年来,我教不同层次的学生近二百余名,小的是小学五六年级学素描,大的走上工作岗位,重新继续学习补课,山水花鸟透视美学和一些创作。我教学生就是为了尽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和担当,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好的东西发展下去,要后继有人才行。为了广泛传播和交流中国画艺术,我先后主持和参与创建辽宁省工商联书画院,辽宁省工商联书画家协会,辽宁省工商联摄影家协会,民建中央画院辽宁分院。我主抓常务工作和秘书长工作,用文化说事,用艺术点评,用文化去交往各行各业人士和国外友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慈善团体到朝阳市某贫困村庄看望失学孩子,当镜头扫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脸庞和纯真至朴的眼晴时,我内心抑制不住激动起来,想到了小时候家贫孩子多、无学可上,于是马上找出四幅山水作品经专业拍卖得善款一万余元捐给孩子们,尽己所能帮助孩子。
2016年,我随同民建大东区委去沈北温泉疗养院看望孤寡老人,现捐赠了一幅四尺长的牡丹图,进行公益活动拍卖,总计三万五千元,后期全部捐赠给养老院改善老人们的饮食居住条件。2011年民建辽宁画院在鲁迅美术学院举办同心慈善工程展览,我的两幅作品现场拍卖被某企业家买走,所得善款捐给民建辽宁画院做慈善工程储备基金。从2013年至今被沈阳市某公益团队聘为特约画师,每年多次参加慈善活动,累计捐出作品百余幅和物品,筹得善款全部用于助残扶贫公益事业。有人说我傻,可我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和责任!
我做为一个来自于大众,生活于大众的中国画艺术的传承者,已近暮年,常怀壮心不已!感怀时光太快,学艺未精,必当勤奋如初,朝夕努力,再次登舟破浪遨游在中国画艺术的浩瀚汪洋中,摘取更加璀璨耀眼的明珠!
同时又深深懂得,艺术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生活,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所学回报社会,服务人民才是最大的人生价值。夕阳已晚,“吾辈忠勤报国志,老当奋笔酿秋声"。我将寄情于苍松翠柏之间,用水墨丹青展示中国画的俊美和神韵,不负韶华,无悔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