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很难受。”执教10余载,梁莹依然在每年的毕业季因离别而伤感,今年尤甚---“因为疫情,16级毕业生并没有如往年,在同门师弟师妹们的祝福中离开校园开始他们的新旅程,也正因为这样,心里更难受,尤其看到他们发来的专业毕业考试视频在演唱前给镜头前的评委们鞠躬的那一瞬间,眼泪真的止不住……”“在帮他们准备毕业视频时,眼前总是不断闪现他们刚入学时的稚嫩,到今天舞台上的镇定自若,我很开心……”“我承诺他们,这顿离别与祝福的饭,一定会补上,120(琴房)的门永远为他们敞开……”
作为民建沈阳音乐学院支部主委,在20年新冠疫情突发初期,梁莹在第一时间参与到疫情防控中,率先垂范,组织支部会员捐款,购买急需抗疫物资捐赠给防控一线,“每天看到扑面而来的各种有关武汉疫情的信息与患病的数据都很焦虑很难过,每天都在想能为抗疫做些什么……”
序
2019年9月21日,在前往意大利的飞机上,梁莹发现,自己失声了。
在梁莹的歌唱生涯中,这是第一次——是意外,又在意料之中。
3天前,为庆祝新成立70周年,作为“和平人大·知行讲坛”第五讲主讲人,梁莹以十年为期,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9年每十年选择一首经典音乐作品,与同事和学生,边演绎,边讲解,2个多小时的讲座,只有在每首作品短短的几分钟演绎时间梁莹稍作歇息,其他时间一直在台上讲,期间在讲80年代的经典作品时还演唱了《我爱你中国》,再加上此前为讲座准备材料,备课,制作PPT……失声,其实在意料之中。
在此一周前,梁莹刚刚参与了民建辽宁省委与民建沈阳市委联合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兼任总导演、策划、演员等多重身份。
紧接着,就是意大利米兰、博洛尼亚还将有《意大利的中国声音》《丝路上的咏叹》两场重量级的交流音乐会。
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院长克里斯蒂娜·弗罗西妮、意大利博洛尼亚音乐学院院长文森佐·德·菲利斯、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季惠斌,分别就音乐会致信。
各方对此次音乐会的重视与期待由此可见。
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么重要的日子,你必须要做些什么。”梁莹无数次这样告诉自己——无论是作为一名民建会员,还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文艺工作者。
1.如歌的行板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19年6月,厦门鼓浪屿音乐厅。
应观众要求,数次返场后,一场原本两个小时的音乐会,延长到了3个小时。
3个小时里,梁莹带着她的学生,以娴熟的声乐技巧、细腻的情感处理,将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拿坡里民歌,以及中国歌曲交融绽放。
在歌声中,现场观众模糊了时间与空间,往返穿梭于现代与古典,东方与西方之间。
这场音乐会上,梁莹首次尝试在保持京剧意蕴、梅派韵律的优美基础之上,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结合汉唐风格的服饰与造型,将一曲新编梅派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
“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曲终情未了,观众听后,欲罢不能。
对于当天的观众而言,这场音乐会是一场听觉与视觉交汇的盛宴。
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舞台实践。
对于梁莹而言,则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次献礼。
“这么重要的日子,必须要做些什么。无论是作为一名民建会员,一名人民教师,还是一名文艺工作者。”
梁莹,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女高音歌唱家,沈阳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公派意大利访问学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用歌声来让自己与这个世界嫁接,是梁莹在刚迈入初中的校门时,自己做的决定。
此前,她曾笃定地认为,黑白琴键才是她与世界和解的选择。
2003年,梁莹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先后师从郎亦农、徐兆仁教授,是学院建院60年来,首位获得声乐演唱硕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曾三度由教育部公派前往意大利罗马国立音乐学院、博洛尼亚音乐学院、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做访问学者,分别师从克拉曼教授、恰沃莱拉教授、郭淑珍教授。
留学期间,梁莹先后获得意大利罗马音乐艺术研究院室内乐演唱及歌剧演唱双硕士文凭。在专业领域,曾受到包括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弗蕾妮、男中音歌唱家布鲁颂、斯卡拉歌剧院艺术指导费拉莉等10余名国际级歌唱家的指导。
执教10余年来,梁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编译《意大利室内乐歌曲集》(全三册)《意大利拿坡里民歌精选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主持并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两项。她指导过的多名学生在国内外声乐比赛中多次获奖。
李心竹,是梁莹的学生。2012年,李心竹获全额奖学金赴意大利留学,并以国际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意大利博洛尼亚学院,以满分加的成绩获得声乐(歌剧演唱)与室内乐硕士学位,是博洛尼亚音乐学院首位以全满分加的成绩获得双硕士学位中国留学生,旅意留学6年间举办了8场个人独唱音乐会,组建2个室内乐团,参加音乐会演出近百场,曾获第二十届意大利“罗兰多尼·克罗西”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第五届意大利“克雷托”国际声乐比赛第三名;第四届韩国春川国际声乐比赛研究生组第二名;第二十二届意大利“罗兰多尼·克罗西”国际声乐比赛特别大奖等奖项……比起学生学有所成带给老师的成就感,梁莹更感到欣慰的是:心竹终成为了自己,而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艺术成长之路上,有她的一分耕耘,心竹终不负所望,而她,终不辱使命---伟大的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曾经说:“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期望而进步,而是要挖掘学生的全部能力,让她成为她自己”,这句话,不仅印在了梁莹琴房墙上挂的她的偶像卡拉斯的照片上,更刻在了梁莹的心上。
2.唱予谁人听
歌声是入口,让你看的是灵魂。
“人只有一位母亲,但对于海外华人,除了自己的母亲,还多了一位——祖国母亲。”2004年,正在意大利罗马国立音乐学院留学的梁莹受到了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的接见。接见时,总理的这句话,在梁莹心中留下了种子。
学成归国之后,梁莹始终致力于推动中意之间文化交流,让更多的意大利人了解中国,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意大利。
作为沈阳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第一位公派出国的教师、声乐歌剧系唯一的国家级项目主持人,梁莹依托专业优势,多次促成意大利歌剧院、音乐学院与沈阳音乐学院的交流合作。先后促成意大利斯波莱托实验歌剧院访华赴辽宁演出,促成意大利博洛尼亚音乐学院viviana CIAVORELLA教授、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Delfo MENICUCCI教授赴中国沈阳音乐学院讲学。
2018年,梁莹促成意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到访沈阳音乐学院。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广大海外学子无论是否已经回国为国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报效祖国。”总理当时的这句话,同样让梁莹印象深刻,也为日后梁莹“为人民而歌”坚定了信心。
多年来,梁莹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数十场个人演唱会和教学音乐会,还积极参与艺术惠民工程,创立了公益少儿合唱团,并义务担任艺术总监,免费培训合唱儿童达500人次,策划并举行了多场童声合唱专场音乐会。为了让更多喜爱音乐的孩子得到专业指导,梁莹还多次为留守儿童授课。
去年,作为沈阳市人大代表,梁莹应邀主讲“和平人大·知行讲坛”第五讲——为祖国放歌。
不同以往。此次“知行讲坛”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礼同时,也被和平区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次创新探索。
当天,来自辽宁省人大、沈阳市人大,和平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等各部门400余人,在《我的祖国》《绣红旗》《红星歌》《我爱你中国》《红旗飘飘》《追寻》《不忘初心》等音乐语言中,回顾了70年来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为人民歌唱,以艺术惠民的形式提高大众审美,普及高雅艺术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所在,是一名民建会员的情怀,更是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2019年6月,厦门鼓浪屿。
梁莹将在国外演唱最多的《我爱你中国》,作为当晚音乐会的结尾曲目。在“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的歌声中,晚会走向高潮。
2019年9月,丝路音乐文化的咏叹延绵万里。从汉唐盛世到京歌戏挽,在意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普契尼音乐厅和博洛尼亚音乐学院BOSSI音乐厅,古韵悠词久久回荡。
3.任重道远
“声乐技术只是手段,唱法亦是表现形式,内容才是核心。”始终站在声乐教学实践一线的梁莹深知,一本好的教材对一名声乐学习者的重要性。
梁莹认为,在当今世界各国专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往往作为学习声乐的基础曲目,“意大利室内乐声乐作品”则是在此之后过渡到歌剧作品学习的必要训练曲日。从声乐教学的角度来讲。在发声技巧的学习过程中,室内乐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演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为了补齐声乐教学中,室内乐声乐作品的乐谱缺乏等学习短板,2009年--2010年,梁莹编译的三册近百首《意大利室内乐歌曲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相继出版。
歌曲集内100余首意大利经典室内乐歌曲的范唱全部由意大利斯波莱托实验歌剧院监制录制完成。
在当时,该歌曲集是我国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全部由意大利歌唱家为歌曲录制范唱的歌曲集。
该项目从通过立项到歌曲集出版,历时三年,贯穿了梁莹首次赴意大利访学的大多半时间,从选编作品到翻译初稿,从对译文无数遍的推敲再到定稿校对;从与歌剧院沟通确定初步的合作意向到最后确认合作方案与解决录制中的种种问题---经费、技术……无数次的沟通、交流……这期间经历的种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当三册歌曲集编译工作全部完成付梓出版之际,梁莹决定,今后再不编译歌曲集。
当时的梁莹并没想到,一向重承诺的自己竟然“食言”了——在《意大利室内乐歌曲集》出版9年后,梁莹再次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编译出版了《意大利拿坡里民歌精选集》。
“编译出版优秀的外国声乐作品对于我国的声乐教学发展、声乐艺术惠民工作意义重大。”
说到“美声唱法”大家马上会想到意大利歌曲,而意大利歌曲中,最广为流传的则是以《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负心人》等作品为代表的拿坡里民歌。
作为我国出版的首部五线谱版拿坡里民歌歌曲集,这部《精选集》汇集了近百首旋律优美的经典拿坡里民歌,采用将拿坡里方言进行中文句对句翻译的方式,由研究拿坡里方言的意大利学者为书中所有歌曲的歌词进行范读,同时为每首歌曲选配、录制了参考范唱,所有歌曲范唱均为意大利歌唱家的演唱版本。
为了确保歌曲集的经典性、广泛性与艺术性,最大程度地保证拿坡里方言翻译的准确性,梁莹与其导师博洛尼亚音乐学院教授恰沃莱拉女士赴拿坡里国家图书馆一——全世界拿坡里民歌资科存量最多的机构调研,在拿坡里的大街小巷听当地艺人演唱地道的拿坡里民歌。
“我愿为中国的声乐教育发展尽我所能,愿为中意的文化交流尽一份绵薄之力。愿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能够登上国际舞台的世界一流歌唱家,让他们用美妙的声音为世界歌唱、为中国歌唱,让更多的‘中国声音’响彻世界舞台。”
在《意大利拿坡里民歌精选集》的序言中,梁莹如是写到。